导读:  编者按: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,以行路难为突出表现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大众 关注的话题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,解决这一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,是我们实践 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贯彻十六届三 ...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者按: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,以行路难为突出表现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大众 
关注的话题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,解决这一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,是我们实践 
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”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。 
从今天起,本报推出“关注城市交通”系列报道,报道各市特别是杭甬温三地的城市交通现 
状,分析存在的问题,报道各地各部门缓解城市交通难的思路和举措,介绍国内外有关的经 
验教训。敬请垂注。 
近年来,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,我省城市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快捷、顺畅。但在 
不少城市,拥堵的交通状况已经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大问题。 
据省统计局的一份抽样调查,有57.8%的市民认为杭州市区交通堵塞比较严重,列全省 
11个市之首。而在温州、台州、宁波等市,也有一半左右的市民认为市区交通不畅或交通堵 
塞比较严重。此外,公交运营不尽人意、停车难等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市民。 
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出现,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矛盾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 
高度关注,正在并即将推出各种新的举措。 
堵车:12公里路程“走”了一小时 
堵、堵、堵,堵车堵得人心发慌。在我省不少城市,许多路段行车越来越难了。 
这是记者在杭城的一次亲历。10月28日下午5时,我们坐车从沪杭高速公路出来,一进 
入艮山西路,就看到长长的车流时停时动,环城北路、莫干山路、文一路上的不少交叉路口 
大小车辆排起了长龙。到达城西古墩路口时已是暮色浓浓,12.6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65分 
钟。驾驶员说,要是遇上大塞车,时间就更没准了。 
“现在每天上下班,塞车的滋味真当难受!”居住在湖畔花园的王女士抱怨说。确实, 
聚集了杭城最大商住区和文教区的城西地区,每天出入45万人次左右,上下班高峰时,文 
一、文二、文三和天目山4条道路每小时的车流量都在六七千辆次,大面积、长时间堵车时 
有发生,以致一些人上班常常迟到。 
在市中心的庆春路、体育场路、凤起路,城北的登云路等处,通行情况同样不容乐观。 
在中河路与庆春路的交叉口,日平均车流量高达8万辆次,成了司机和交警头疼不已的“瓶 
颈”。商业区拥堵,风景区拥堵,车站拥堵,更成了城市交通的“节日病”。 
在杭州,今年以来越发明显的交通拥堵现象,成了市委、市政府最烦心的事。最近,市 
领导带着一班人马多次实地考察市区拥堵路段和入城口,踏看道路建设工地,就缓解“行路 
难、停车难”问题展开专题调研。11月10日,杭州市召开市区道路建设两年大会战再动员大 
会。市委书记王国平说,以“行路难”为突出表现的城市交通矛盾,是杭州加快城市化进程 
中出现的新问题,当前要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、新思路,进一步采取断然措施,切 
实解决这个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。 
在金华市区,交通“瓶颈”主要集中在连接江南、江北的通济桥两端和双龙大桥两端, 
以及东关和祝丰亭路口。每到早晚上下班期间,堵车现象屡见不鲜。 
相比之下,宁波的情况要好一些。由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居全国同类城市前 
茅,至今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堵塞现象。但是,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、人口规模的扩大和车辆 
的迅速增多,城市交通的压力日趋增大,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期,车子也只能慢慢爬行。 
卡口:上下班高峰期车流阻塞严重 
交通拥堵,在不少城市中往往会出现几个特别严重的卡口,如城市中心区、道路交叉 
口、住宅密集区和交通建设滞后的路段。 
以温州为例。前年以来,温州市对市区主要道路改造,并采取了错时上下班制度等措 
施,使道路交通阻塞有了一定缓解。但今年来由于车辆的迅猛增加,黎明西路、学院西路 
与荷花路接口等几个卡口,在早晚上下班车流高峰期常常出现交通阻滞现象。 
黎明西路是温州城区的主干道,每天车流量达4万多辆次。由于该路段路面狭窄,仅有 
4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,交通压力尤为突出。日前的一个傍晚,记者站上南站立交桥 
向黎明西路眺望,只见受堵的车流从立交桥下向前延伸,望不到头。街道两旁已不辨机动车 
道与非机动车道,自行车、三轮车及穿街过巷的行人争着穿隙而过,使交通秩序更显混乱。 
而从连接黎明西路的第45弄、第29弄等小巷弄里钻出来的小车也排着长队加入到大街上拥挤 
的车流。18时整,整条道路的车流近乎停滞,4名民警前后奔忙了几分钟后才恢复缓慢通 
行。据介绍,每天上下班高峰,这里的车辆时速不到20公里。 
在学院西路通往荷花路的十字路口,但见几十辆机动车、非机动车、三轮车朝仅6米宽 
的双行车道荷花路口驶去,20秒的绿灯过后,还有三四十辆车停滞在十字路口。一位正在执 
勤的交警说,荷花路实在太窄了,已成为这个十字路口的“瓶颈”。 
衢州的三衢路目前正在施工,前段时间经常堵车,特别是中立交、东立交与三衢路的交 
叉路口,有时一堵几十分钟,群众意见纷纷。上下街是繁华路段,但路面狭窄,街路两边银 
行、商场、酒店、办公楼林立,人多车也多,成为城市交通的“瓶颈”。在绍兴,大校场鲁 
迅西路口附近经常堵车,边上有一个大菜场、一座待修的老桥,秩序十分混乱。 
杭州的情况也如此。艮山西路是杭州的“东大门”,沪杭甬高速公路进出杭城的车流, 
以及下沙新城的车流在这里交汇,成为杭城的第一“卡口”。在城北,由于上石立交桥正在 
建造,本应绕城而过的大量车流被迫改道登云路,致使这里的交通更不堪重负。 
拥挤:坐公交车不是轻松的事情 
在港城宁波,最近一次民意调查显示,绝大多数市民对市区交通道路的改善投了“满 
意”票,但认为公共交通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显滞后——公交车辆档次低,公交场站严重不 
足,公交线网密度低,线路设置不合理,夜间线路偏少。 
在宁波,坐公交车不是件轻松的事情。李阿姨的家离单位较远,她每天都乘公交车上下 
班,因而“拥挤”成了她对公交车的一大感受。今年夏天,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她对公交车又 
多了一份体验。因为她坐的车与大多数公交车一样没有空调,甚至没有窗帘,车内十分炎 
热。 
到了夜间,坐公交车就更困难了。大部分公交车都在下午6时多就停开了,晚上9时过 
后,街上公交车往往难觅踪影。因此,改善公交运营状况成了宁波市委、市政府目前交通工 
作的一个重点。 
而对杭州下沙的四万名师生来说,在双休日进城和来西湖风景区游览,更是谈“车”色 
变——虽然这里新建的道路比较宽畅,但目前公交车辆的行驶情况还很难适应早晚过度集中 
的人流“潮汐现象”。及早改变双休日乘车难状况,师生们呼声强烈。 
停车:绕圈子找车位折腾半小时是常事 
现在,许多市民买车,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停车泊位。停车难现象已在各市普遍显现。 
在杭州,小区停车难,商场酒家停车难,写字楼停车也难。“老张开车去购物,傻了。 
商场外面没车位,满了。绕着商场开几圈,东西没买,回家了……”这首新民谣唱的就是杭 
州“有车族”遇到的尴尬。 
家住杭城东部某公寓的钟先生今年4月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。他说,原本买车就是为图 
方便,可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停车。早晨,他到广告公司去上班,绕圈子找车位折腾上半小时 
是常事。而晚上回家,找不到车位更是懊恼。无奈,他只能常常停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,无 
故被人擦伤了车更是痛心。 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台州日平均增加新车200多辆,汽车越来越多,但泊位却没 
有相应增加,设在主干道上的临时停车点就变得“捉襟见肘”,占道停车现象普遍。 
  有关部门不断认为,导致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:基础设施薄弱,交通流量增大,资源不 
能共享。 
在台州,因为停车难出现占道停车现象比较普遍。据统计,台州市机动车每年以35%速 
度递增,目前全市有机动车约45万辆,随着车辆保有量猛增,给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停车场增 
加了更大压力,特别是一些饭店、影院、医院、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矛盾更加突出,市区开 
元大酒店、椒江大酒店、椒江电影城停车场天天爆满。目前,椒江城区登记在册的停车场面 
积总计2万余平方米,至多可停车2000余辆。城区三大出口,设有停车场的只有中山路与岩 
屿路交叉口的红旗停车场一处,而这仅有的车场也是建于20年前,且专供货车停放,最多可 
停靠40余辆。因城区停车场所少,交巡警部门不得不在城区主干道上设置黄线停车泊位,这 
使本来就不宽的道路“雪上加霜”。 
对目前出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怎么看?各地将采取怎样的对策?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
并予以报道。